找到相关内容28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域派教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

    贪著、爱恋之感;对恶、丑之‘色’则会产生厌恶、憎恨之心。以此类推,由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,诸根所识的声、香、味、触。如果各自的境或对象是美的、善的,便产生贪著、爱恋之感,反之,是丑的、恶的,则生起厌恶、憎恨之心,故此,谓之为“爱、憎二取(执) 之魔’。由于这种在诸感官之境中真实存在,而就此生起的贪著、爱恋、憎恶,已真实地挂碍、牵帛诸根,即各感受器官遂侵犯了众生有情,且构成束缚世间有情,即轮回流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5078991.html
  • 一诚会长赴日出席宗教首脑会议暨祈祷世界和平集会

    在内的一切生命个体都保持平等和爱恋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那么,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。在新世纪的曙光里,让我们打破愚昧、迷茫,消除自私、卑劣,追求平等、博爱,用深邃的智慧、高尚的人格、文明的生活,创建并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赴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8/09403513405.html
  • 浅言佛教与人生

    可是富翁嫌她不够漂亮,不理睬她。娶个二太,虽然漂亮一点,但是还不够媚,起初富翁还有一点爱她,到了后来,便慢慢把她疏远了。再聚一位三太,不但漂亮而且能干,这使富翁爱恋不舍了。但是得陇望蜀,见异思迁,这是...

    冯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5240382.html
  • 四念处的实修与利益

    如意事或逆境产生的痛苦、焦虑、紧张、恐惧,也包括消除如意事(或顺境)的黏着、爱恋、耽溺,若能完全做到消除各种的干扰,当下就获得清凉自在,若不能完全做到,则只要能保持观照,就尽到了当下该做的事,对减少潜在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1040489.html
  • 关于“死”的沉思

    死亡;爱恋之心蔑视之;荣誉之心希冀之;忧伤之心奔赴之。恐慌之心先期之……”(《培根论说文集·论死亡》)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利叶在忠贞的爱情面前视死如归;《红楼梦》中的尤三姐饮剑而亡;谭嗣同“我自...

    姚定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5645131.html
  • 汉译《阿含经》之密护根门义

    苦觉故,于未来世生、老、病、死、忧、悲、恼苦悉皆增长,是名纯一大苦阴聚集。(注13) 相应于不清净、不离欲的境界,对所爱的,苦苦追求攀缘、执取不放,心心念念爱恋不舍;对不爱的,又是急于挥去、厌恶接触,...爱恋。而在第二则譬喻中,更清楚的看到了不能守护根门之过患。 如癞病人四体疮坏,入茅荻中为诸刺叶针刺所伤倍增苦痛。…六触入处受诸苦痛亦复如是。知彼癞人为草叶针刺所伤,脓血流出。如是愚痴凡夫其性弊暴,六触...

    释心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347896.html
  • 八正道修行浅释

    最容易犯纵情的毛病,往往因为钟情于某一个人而不顾一切因缘地爱恋对方,并随著双方的心境变化而喜忧爱怒。这样的行为若不反省和节制,往往会造成双方身心痛苦。 “正业”的修持,除自我节制外,还包括修...

    蔡茜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052805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

    六处”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和意识机能,包括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。“触”是接触外界时产生的触觉和知觉。“受”指感觉。“爱”即贪爱,对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的追求、爱恋意向。“取”是执著地求取,占取各种东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4555034.html
  • 从古代僧诗中挖掘理性的灵光 读《清远峡山飞来寺古代僧诗选》

    佛学理念是非常坚定的。明代高僧慧显的《临寂诗》:“有爱则生,/爱尽则灭。/若离爱恋,/如来无别/”如果不读注释和译诗,我们就会产生误解。编著者从佛教理论出发,把它译成十分贴切的现代诗:“有了贪欲烦恼终身...

    邓维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4157074.html
  • 朗公祖师与东永福寺

    到上头。”  一天,朗公渡过湖泊,上岸登东观山。他见此处风景秀丽,渡湖过江来去极为方便,心中非常爱恋此山,遂起建寺之意。因此,他离开了资福寺,就在这东观山上倚山观水修建起一座佛殿,由于寺殿建在源...

    为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5057922.html